上巳节为什么是鬼节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
上巳节,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,这个节日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。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对于上巳节并不是很了解,那么想要知道关于上巳节为什么是鬼节,以及上巳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,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!
上巳节是什么
在上古时候,施行的还是“干支历”。因此,就把这个节日定在了三月上旬的巳日。魏晋以后,人们把这个节日定在了阴历“三月初三”,但还叫上巳节,只不过不一定是巳日。
上巳节为什么是鬼节
三月初三是,在过去,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也就是三月三,上巳节。俗话说“三月三,生轩辕”,这是纪念黄帝的传统节日。
在我国古代,有四大“鬼节”日,用来祭祀先祖,其中,三月三作为上巳节,也是民间老百姓祭祀祖先的日子。俗话:“三月三,小鬼闹翻天”。在民间,据说这一天,地下的小鬼会被放出来,他们到处流浪,尤其是喜欢在阴暗空荡的河道游荡,据说河道是鬼神的通道。而古人多在河边祭祀,祈福辟灾祛邪,鬼魂也来食人间烟火。当然,这些是迷信说法,现在人们已经予以否定,但是,这句“三月三,九月九,没事别在河边走”的老话,仍然在民间流传,人们也是为了祈福辟邪,提醒人们不要到河边游玩。
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
1、祓除畔浴
所谓“祓除畔浴”,就是人们结伴来到水边,用兰草清洁身体。因为兰草有独特的香气,古人便将其视为灵物,认为可以驱除邪气,带来吉祥。
2、曲水流觞
这个传统风俗,相传来自于周公。据《续齐谐记》中记载:昔周公卜城洛邑,因流水以泛酒,故云“羽觞随流波”。当初周公想修筑都城洛邑,可是又不知道把城址选在哪里,怎么办呢?于是他就把一种外形像小船的酒杯,古人称之为“羽觞”,放到流水里去。这就是最初的曲水流觞,取义“羽觞随流波”。
到了两晋年间,谢安、王羲之等一帮文人,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,又玩起了周公传下来的这个游戏。具体就是在溪流的上游,放置一个酒杯,然后让它顺流而下。酒杯停到谁面前,谁就拿起酒杯来斟酒喝,并且还要赋诗。这就是王羲之在《兰亭集序》中记录的“曲水流觞”,后来便成为文人相聚时的一件雅事。
3、男女幽会
其实上巳节,才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。这一点在《诗经·郑风》中,有一篇名为“溱洧”的诗篇,描写的就是郑国上巳节这一天,一名女子邀请男子出游的故事。诗圣杜甫在《丽人行》一诗中,也对上巳节做了如是的描述: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。态浓意远淑且真,肌理细腻骨肉匀。看来在唐朝的时候,上巳节还是相当热闹的。尤其是少男少女们成双结对,在河水边或郊外游春,或驻足观赏,一个个体态轻盈,风姿卓越。
以上就是上巳节为什么是鬼节相关内容,对于传统习俗大家还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,毕竟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。
1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2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3.本站整理的文章若有侵权,请来信告知,我们第一时间删除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