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传统饮食风俗有哪些 处暑的饮食禁忌

jinjin 阅读:273 2022-08-01 17:26:16 评论:0

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,处暑这天预示着炎夏离开的意思。白天的时期虽然天气还是暖和,但在早晨和晚上的时候,气温就会变低。今天小编带来了处暑传统饮食风俗以及处暑的饮食禁忌,现在就随我看下去吧!

处暑传统饮食风俗有哪些

1、鸭肉

在处暑时节,民间很多地区,都有吃鸭肉的习俗。这是因为,处暑正处于一个夏秋交替的时节,天气还没有彻底转凉,这个时候不宜吃一些特别滋补的东西,那么鸭肉这种不温不燥的肉类,就特别适合。

2、龙眼

处暑之后,适合多吃一些“补气”的食物,那么龙眼就非常合适。福州人在处暑时节,习惯吃龙眼,还喜欢拿龙眼来泡稀饭吃。龙眼这种水果,价格便宜还好吃,如果喜欢的话,今天可以买点尝尝看。不过虽然好吃,却不可以多吃,龙眼很容易上火的。

3、凉茶

处暑可以多喝点凉茶,可以起到清热去火的作用,在处暑这一天,很多家庭都喜欢在家煎茶,给全家人喝一杯,营养又有好寓意。凉茶虽然好,但是各位也要记住,不要使用太寒凉的食材,不然容易引起肠胃不适。

4、白丸子

说到白丸子,可能大家想到的是我们平时吃的那种肉丸子,其实不是的。福州人在处暑喜欢吃白丸子,也就是糯米丸子。把糯米粉搓成小球,但是放在水里加上糖煮一煮,出锅后香甜可口。糯米也是一种很滋补的东西,尤其适合秋天吃,不管是男女老少都适合,因此处暑之后大家记得多吃糯米制品。

5、酸梅汤

温州人喜欢喝酸梅汤,尤其是在处暑这天,酸酸甜甜的口感,喝起来口感十分爽。酸梅汤虽说看上去平平无奇,但是它不仅好喝,营养也很丰富,可以起到缓解疲劳、消暑提神等作用。

处暑的饮食禁忌 

1、不能越多越好

处暑时节很多人喜欢开始进补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,不过食补也要有个度,并不是越多越好。处暑时节应季的食材很多,因此还是要注意多吃些应季食材,对于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,也不能一味的猛吃,防止因为食用过多对身体造成的伤害。

2、不能逢补必吃肉

入秋以后民间传统就是要“贴秋膘”,这个时候很多人家都喜欢多吃点肉,不过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肉食也是因人而异的。消化不好的老人和小孩,还是要依据个人的体质和饮食习惯来选择吃肉。

3、不能吃的太单一

各种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,因此食物不能太过单一,比如很多人喜欢一成不变的喝粥。入秋以后各种食材特别丰富,因此可以换着花样来调剂餐桌上的食物,这样可以保证营养摄入的全面均衡。

处暑的民间故事

民间传说处暑与祝融有关。祝融是炎帝的儿子(又说祝融是炎帝的第五代孙),精卫的长兄,因能“光照万方”,深得人们的爱戴。因精卫贪玩,溺亡于东海,致使炎帝悲伤过度,无心打理政务,便把部族权利交给了祝融。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合并以后,祝融被封为火神,成为炎黄部落最主要的大臣之一。在黄帝以及其他大臣的辅助下,祝融的势利越来越大,越来越有威信,招到了水神共工的嫉恨。于是共工向祝融展开挑战,两人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。最终共工战败,仓皇而逃,在逃跑的途中撞倒了不周山,致使天塌地陷,尸横遍野。黄帝迫于部族长老的压力,含泪处死了祝融。祝融也后悔因自己的鲁莽带给天下的灾祸,请求黄帝留存自己的魂魄沿河漂流,召领死难者的亡灵,以赎罪过。因为祝融主理夏暑季节,所以,处死祝融的这一天被称为“处暑”。

最后,处暑过后,正是饮食风格转变的季节。这个季节不能吃太多油腻的东西,外加天干物燥,人们容易便秘喉咙干,需要多喝润喉的茶。现在很多人工作繁忙,很少喝粥,处暑的季节,喝上一碗暖暖的粥还能软肠通便。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处暑传统饮食风俗。

声明

1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2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3.本站整理的文章若有侵权,请来信告知,我们第一时间删除;